你所不知道的 “低血糖”
隨著最近 VADT follow up 的研究報告發表在 NEJM,在糖尿病界有關積極控制血糖之成效應該也確定了,除了 UKPDS 納入新診斷的第2型糖尿病患,ADVANCE、ACCORD與VADT則是分別納入糖尿病罹病時間8、10、11.5年的糖尿病患,其結論就如莊立民教授在今年糖尿病衛教學會年會的演講所說:
- 控制好糖尿病可減少小血管併發症
- 越早開始控制好糖尿病越有可能減少大血管併發症
- 控制好血糖就能減少晚期大小血管併發症之發生
除此之外,可以確定的就是積極控制血糖會使得低血糖的機會增加。
由於在 ACCORD 研究中發現積極控制血糖反而會導致死亡率增加,其原因引起相當程度的揣測,而低血糖的發生也是其中之一;然而後續的分析卻推翻了這兩者之間的相關性:
ACCORD 的後續分析結果顯示的確積極控制血糖組的死亡率比標準控制血糖組的死亡率要高,但是若將病人分為過去有無發生低血糖兩組來看,其結果就相當有趣,在過去沒有發生低血糖的病人,積極控制血糖組的死亡率比標準控制血糖組的死亡率稍高一點,但是在過去曾經發生過低血糖的病人,積極控制血糖組的死亡率反而比標準控制血糖組的死亡率更低!
類似的結果也發現在 ADVANCE 中,在過去沒有發生低血糖的病人,積極控制血糖組的死亡率比標準控制血糖組的死亡率稍低一點,但是在過去曾經發生過低血糖的病人,積極控制血糖組的死亡率反而比標準控制血糖組的死亡率更低!
其道理應該不難想像,當一個病人發生過低血糖,我們自然會花比較多精力注意病患的狀況,其預後理應比較好。
然而在 ADVANCE 的分析也發現,不管是積極控制血糖或是標準控制血糖組,發生低血糖後一年內的死亡率最高。
這些研究結果提醒我們:
- 積極控制血糖對糖尿病患者是有幫助的
- 但是積極控制血糖會增加發生低血糖的機會
- 發生低血糖後一年患者的死亡率最高
- 過去沒有發生低血糖的病人,積極控制血糖組的死亡率不會增加
- 過去有發生過低血糖的病人,積極控制血糖組的死亡率會減少
因此,我們不能因為怕低血糖的發生就不積極控制血糖,而對於有低血糖病史的患者更應積極控制血糖!
辛苦洪醫師了 要上班還要寫部落格 讓大家有更多管道看到這樣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