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住院醫師及醫學生] 如何快速閱讀一篇論文之我見

在住院醫師訓練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要報 paper,
然而大部分情況是總醫師把論文 PDF 給你然後就沒有了,
很少有人會教你怎麼看論文,所以只能靠自己從頭唸到尾,
然而因為不是次專科,所以常常搞不清楚重點在哪裡,
於是很常看到就是住院醫師報告時,
幾乎就是把 paper 上的每個句子一字不漏的複製貼上 PPT,
於是就會出現整張 slide 都是字……
或者是只節錄自己認為很重要的部分,而把原本 paper 的賣點給忽略掉,
為避免這樣的窘境一再發生,所以我乾脆寫一篇我的經驗給大家參考,
以臨床介入型研究為例,我個人快速讀 paper 跟做 PPT 的順序是這樣:
- 念懂 Title -> 順便做第一張 slide
- 念 Introduction 的最後一段(有時候念不懂 Title 就先來念這裡) -> 做一張 slide 寫出研究的目的或研究的問題
-
回頭看 introduction 部分有關介入方法(治療藥物或方法)的介紹(通常是倒數第二段) -> 做一到兩張 slides
-
看 introduction 部分有關疾病的介紹(通常是
廢話最多的第一段) -> 做一到兩張 slides (唸完 3,4部分應該就能了解作者為什麼要做這個研究) - 念這篇文章的 研究對象是誰,疾病是如何診斷與定義 -> 做一張 slide 寫出 Method 一 -> 順手再做一張 slide 把 basic data(通常是 Table 1)貼上
- 念 介入的方法與過程 -> 做一張 slide 寫出 Method 二 (有時候會是 Figure 1)
- 念研究的 結果是如何定義 -> 做一張 slide 寫出 Method 三
- 找 primary end point -> 做一張 slide 貼上 primary end point 的 K-M plot (通常是 Figure 1 or 2),記得標記統計結果,HR,95% CI,p value
- 找 secondary end point -> 做 slide 貼上 secondary end point 的 Figure 或 Table ,一樣記得標記統計結果,HR,95% CI,p value ;原則上一個 secondary end point 做一張,若原文的 secondary end points 是一張 Table 就直接貼上一張 slide
- 找 Adverse Events -> 做 slide 貼上 adverse events 的 Figure 或 Table
- 念 Discussion 的第一段 -> 做一張 slide 貼上 Discussion 的第一段的第一句話
- 念 limitations -> 做一張 slide 貼上 limitations (到這裡,應該已經做了至少 10 張 slides,對於整個研究過程應該也有大概的了解)
- 念 Discussion 的第二段,有關 primary end point 的討論部分 -> 做一到兩張 slides,順便回頭看一下是不是符合第二步,研究的目的或研究的問題
- 念 Discussion 的第三段以後,有關 secondary end point 的討論部分 -> 做數張 slides
- Conclusion -> 做一張 slide
基本上依照這個順序念完一篇 paper 加上做好基本的至少 20 張 slides 約花不到 1 個小時,如果不用做 slide 則應該不用 20 分鐘就能讀完!
後續工作則包括熟讀 paper 內容以及 slides 的優化,這就看你要準備花多少時間了!